从兔年春晚节目看传统文化的传承(2)

综而观之,从兔传统承上述舞蹈并非传统文化题材作品的年春简单罗列,而是晚节文化在各种舞台手法的调度之下彼此呼应,相互之间又具有了整体性、从兔传统承协调性,年春分别营造出古朴空旷、晚节文化邈远浑厚、从兔传统承灵动纯真、年春中正典雅等特点不一的晚节文化舞台效果,并且从意蕴、从兔传统承韵味、年春形态等多个层面继承、晚节文化弘扬传统文化,从兔传统承不仅体现在上述节目中,年春还构成了整台晚会根本性的晚节文化美学特征。音乐类、曲艺类、杂技类、民俗类节目亦是如此。当然,在有的节目中,传统内核和舞台表达之间的融合度还应当继续提升。

通过上述考察我们可以看出,无论是整台晚会的制作团队,还是具体节目的创作者、表演者,已经将传统文化视为源泉和根本。这种创作自觉正日益从符号、元素的运用,扩展到韵味的传达和意蕴的继承。实际上,这也是文艺工作者对传统文化题材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历程。对于观众而言,从此类作品中获得的审美愉悦也在逐渐固定下来,内化为更广泛、深刻的精神文化需求,从而对文艺创作在潜移默化间形成引导。这一循环,是良性而宝贵的。

我们不妨将本届央视春晚上的此类节目视为又一个新的起点,期待今后会有更多传承传统意蕴、发扬古典韵味,又有着现代美学呈现的作品不断涌现。通过本届春晚,传承、表达传统文化,一定会成为更多舞台艺术创作的母题。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兔年春晚并非单纯强调传统,一些在形式、技法上更具舶来意味的节目同样受到好评,如微电影《我和我的春天》、脱口秀《给我一分钟》、杂技《勇往直前》等。

(作者系《中国艺术报》理论副刊部主任,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)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. 必需的地方已做标记 *